生活中可以見到很多的人體雕塑,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人體雕塑的雕塑要點:

校園大理石投籃人物擺件

公園抽象人物石雕
做人體塑造的過程中要求以藝用解剖書和石膏解剖模型作參考,注意形體結構,把肌肉的組織關系,形體,起止點和外形特征等準確地表現出來。 深入塑造是在把握好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前提下,著重點放在形體關系的表現上。通常說的,要做進去,就是指解剖結構要形體結合,做表面形體時要表現出內在的東西。
如何達到兩者統一,在一個復雜多變的形體面前,作者要反復采用分割和綜合的方法去檢查各部分的形體是否組合到一個形體內??梢约僭O人體的頭,身軀,四肢各為一個單位,或者再縮小單位,如將身軀分為頸,胸,腹,臂,四肢分為上臂,前臂,手以及大腿,小腿和腳,分別檢查這些部位形體是否正確,是否都與整體結合了,還有檢查這些局部的尺寸,輪廓,體積,方向,局部與局部的連接關系。
在塑造形體時還要注意對關節(活動點)的把握,尤其是轉折的形體變化的角度,體面,方向要表現好。頭與胸之間的活動部分是頸,胸與腹之間的活動部分是腰,腹與大腿之間的活動部分是大轉子,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部分的肩關節,上臂與前臂之間的活動部分是肘關節,前臂與手之間的活動部分是腕關節。這些活動部分以頸,肩,腰,腕這四部分活動性最大,肘,膝,踝關節的活動性有一定的限度。
塑造關節時尤其需要認真對待,如不理解,容易做僵,顯得不生動。塑造局部形體要有整體觀念,如表現下肢,首先要把大腿,小腿喝腳三部分的不同形體作為一個整體去觀察和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連接著過度與變化,最終塑造出來。當然,在塑造過程中要避免機械地做完一部分再去做另一部分,要全面地逐步深入,學會生動與概括地表現。
在塑造形體的同時千萬要把握住人體的動態效果,要塑造好頭,胸,髖三大體積的變化,如頭的轉折方向,肩部兩側隨著軀干和手臂動態會有高低變化,同樣,髖帶兩側隨著腿的變化也會有位置高低的變化,倆膝蓋前后位置的這些變化都要在觀察和比較中去把握和塑造。深入塑造之后的階段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進行統一的調整。在人體練習中,不僅要求形體結構準確,而且要做出模特兒的個性,精神狀態和整個作品的氣氛,使人看到作品后感到有肉有血,充滿生命力。 要體現對象的個性,抓住最有精神的瞬間。
人物神態的刻畫,不僅是面部表情,還包括全身的動態。動態給人以緊張還是舒展,松弛還是結實的感覺,都需要通過體積的處理表現出來。因此,在塑造時需要保持充沛的精力,集中思想去做,否則做出來的作品會無精打采 。有人做人體雕塑喜歡將表面做光,其實這不是衡量作品的標準,重要的是做得充分。所謂充分,既把肌肉和骨骼的感覺,形體的線條,體面的轉折關系,表面的起伏變化等通過概括和藝術處理予以充分表現,力求把人物的精神狀態刻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