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石牌坊大多為封建帝王恩賜給臣屬的,或者是官府褒獎德行出眾的子民,或者樹立效學榜樣的石牌坊,其制作的意圖大多為教學激勵后人,這也體現出了石牌坊建筑,在社會功能中最初的旌表意義。由于石牌坊的莊重高貴,不僅極具裝飾性和烘托氣氛的作用,同時還能夠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并且成為了封建社會地位權勢的象征,深受帝王及官府的青睞。功德石牌坊常建于宮殿府邸門前內,以顯示皇家的神威不可侵犯。

村口石牌樓
自古至今,帝王為強化忠君的意識,籠絡臣下,收買人心為朝廷效力,為戍守邊疆、評判討逆、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以及忠心朝廷、善治地方政績顯著的文官建造軍政功德坊,豎立楷模之余,也有助于培育殫精竭慮、忠心護主、一心為朝廷的忠臣,更重要的是建立功德牌坊,能夠維護和鞏固封建的統治權利,穩固朝政。就客觀的條件而言,軍政的功德石牌坊也在很大程度上,對促進吏治作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商業街三門石牌坊
自隋唐起,科舉制度建立之后,參加科舉考試謀取功名,成為了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徑。俗話說學而優則仕,在各級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繼而走入仕途,已然被看作是莘莘學子,畢生所追求的夢想和飛黃騰達的途徑。而且于仕子而言,金榜題名時不僅是一生中的重大轉折,對舉的子家鄉來說,也是一件極為榮耀,值得大肆宣揚的大喜事。
對于仕子的家族而言,功德石牌坊也是樹立激勵后裔的最佳榜樣。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歷代取得科考成就毫無疑問,就成為了衡量一個地方教育水平高低,以及地方官員政績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此,一些科考成績較為突出的地方,當地的地方官員都會隆重其事,為榜上提名者豎立功德牌坊,以此來加以旌表之余。一方面可以此為榜樣激勵當地其他仕子,更加努力博取的功名,另一方面也可借石牌坊雕刻,以炫耀自己教化一方的卓越政績。所以,歷史上所立的功德石牌坊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