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是漢族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筑類型,用石材修建的石雕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石雕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有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石雕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石雕牌坊更被海外當做漢族文化的象征之一。牌坊是我國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造型獨特,源遠流長,至今仍在發展。石牌坊是我國所獨有的標志性建筑物,同時有著一定的文化淵源。我國大多數的古代建筑都是以群組的形式或單個的形式出現,有的氣勢磅礴、規模宏偉。但是牌坊卻有所不同,牌坊自成一體,是以簡約而細膩的表現手法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實際上,牌坊制作起源于門,不僅有門的功能,并與雕刻、書畫、文學相結合,牌坊制作較石雕牌樓簡單,上面沒有斗拱或樓檐。每一座牌坊都有其固定的建造對象和獨特的建造意義,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商業街三門石牌坊
牌坊制作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重要的民風民俗,而建造牌坊的意義本身也是古代民風民俗的一種重要載體,不僅有宣揚敬老愛幼、鄉親鄰里和睦、樂善好施、行善積德、民間神祗崇拜等民風民俗等內容的牌坊,而且可以說在每一座牌坊上都展示著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社會的民風民俗。在我國古代的許多大型建筑群中,往往都建有石雕牌坊。這些牌坊常被人們以裝飾美化周圍的環境而建造,這些牌坊具有強烈的裝飾美化作用,使整個大型建筑組群顯得布局嚴整,層次分明,格外莊重、肅穆、雅致、幽深、豐富多變,如果是大型彩色木牌樓,則又可映襯、渲染周圍環境和使其他建筑物更為絢麗多姿。除了能起到標識、空間分界的作用外,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起裝飾美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