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名 | 大型古代名人虢仲雕像 | 類型 | 石雕 | 材質 | 砂巖 |
---|---|---|---|---|---|
制作方法 | 手工 | 制作工藝 | / | 雕刻形式 | 圓雕 |
雕刻內容 | 人物石雕,名人 | 應用場所 | 校園,廣場,景區 | 其他 | 古代 |
“大型古代名人虢仲雕像”是一款人物石雕,名人雕塑,人物石雕是一種精神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種社會現狀的反應,在生活中擁有很重要的文化的內涵。這款“名人虢仲雕塑”是采用砂巖材料造就的石雕產品,砂巖的特點是隔音、吸潮、抗破損、戶外不風化、水中不溶化、不長青苔、易清理等。這款“虢仲雕像”通過手工制造而成,安放在景區中,很多游客在風景名勝的地方進行游玩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景區石雕。這些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可以看做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傳承著我國的文化習俗;安放在校園中,突出思想審美、重視德育潛化。安放在廣場中,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城市的文化建設。
虢仲,周文王的弟弟,季歷的第二子,和弟弟虢叔開始都是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紂滅商朝后,封兩個叔叔為虢國國君。其中虢仲被封在制地(今河南滎陽),被稱作東虢,虢叔被封在雍地(今陜西寶雞陳倉一帶),稱作西虢。東西虢國在王畿的左右,作為周王室藩屏。虢叔的后裔虢公林父也被稱為虢仲。周初封文王之弟虢仲、虢叔于東、西二虢。東虢在今河南滎陽,春秋初年為鄭所滅;西虢在今陜西寶雞,西周末年遷至河南三門峽及山西南部一帶。公元前655年,晉國假虞滅虢,留下了"唇亡齒寒"的的千古遺訓。三門峽虢國墓地經兩次發掘,發現了包括兩座國君墓、一座國君夫人墓、二座太子墓在內的250余座貴族墓葬,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萬多件。1999年又在三門峽市西南李家窯發現虢國都城上陽城遺址。虢國墓地與上陽城的發現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被評為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虢國墓地位于三門峽市區上村嶺上。50年代至今,先后經過四次鉆探和兩次大規模發掘,證明這是一處等級齊全、排列有序、獨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的大型邦國公墓。墓地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8個組。 2009號墓即虢仲墓屬第八組,位于北區,是虢國墓地墓葬最多、級別最高的一組,其所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品種全,而且有不少填補了我國周代考古空白。
“大型古代名人虢仲雕像”可以使用的材質不僅限于砂巖,還可以是漢白玉、大理石、晚霞紅等,所使用的工藝可以是仿古、做舊等,大小和應用的地方也非固定不變,具體請電話咨詢。卓景石雕加工廠是一家專門生產“名人虢仲雕塑”的石雕設計制作廠,常年提供“虢仲雕像”的設計加工、維護等,所制作的“虢仲石雕像”質優價廉,深受廣大客戶的好評。如果您有大型古代名人虢仲雕像相關需求,歡迎洽談:181-3202-0826